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Pусский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ahasa Indonesia
Español
हिन्दी
Filippiiniläinen
Français
Deutsch
Português
Türkçe
한국어
العربية
摘要:PRCBroker独家财报精彩导读:■ 金融紧缩政策的效果显现■ 供需失衡与结构性变化的影响全球各国的金融紧缩政策效果开始显现,继欧元区在7-9月期间急剧减速后,预计美国在10-12月期间的增长速度也将显著放缓。尽管广泛品类的物价上涨现象已被确认,但目前尚未看到通胀缓和的明确迹象。在11月1日至2日举行的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上,政策方向有所调整,暗示将逐步回归常规加息节奏,以观察
PRCBroker独家财报精彩导读:
■ 金融紧缩政策的效果显现
■ 供需失衡与结构性变化的影响
全球各国的金融紧缩政策效果开始显现,继欧元区在7-9月期间急剧减速后,预计美国在10-12月期间的增长速度也将显著放缓。尽管广泛品类的物价上涨现象已被确认,但目前尚未看到通胀缓和的明确迹象。在11月1日至2日举行的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上,政策方向有所调整,暗示将逐步回归常规加息节奏,以观察此前快速加息的影响。不过,美联储(FRB)主席鲍威尔表示,政策利率的最终目标可能会高于此前的预期,因此政策调整并不意味着政策方向的根本转变。
由于社交距离和行动限制导致的生产与物流停滞、疫情后经济前景的显著恶化,以及全球脱碳趋势下对能源生产的投资不足等原因,供应量无法跟上需求正常化的步伐,供给侧的制约成为当前通胀的主要推手。金融紧缩政策旨在通过抑制需求使其与供给水平达到均衡,因此政策的重点并非放缓加息步伐,而是将紧缩性的利率水平长期维持。
从美联储每季度更新的《经济展望摘要》(SEP)来看,各项指标的长期预期水平在疫情前后变化不大,似乎预设了经济供需失衡解决后将回归疫情前的状态(图表1)。然而,生产体系与供应链的重构、数字化转型加速、远程办公普及等不可逆的变化已经发生,关于后疫情时代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讨论尚未全面展开。这些变化均属于供给侧(生产率、资本存量、劳动力)的调整,不仅会影响主要由需求侧测算的实际GDP增长率,还会影响基于供给侧测算的潜在增长率。根据增长核算理论,资源(原材料、资本、劳动力等)利用效率(即生产率)的下降会压低潜在增长率*1。
实际上,美国劳动力市场已显现结构性变化的迹象,职位空缺率升至历史最高水平。疫情前,失业率升至4%左右时,职位空缺率通常会回落至反映劳动力供需均衡的1.0倍左右,但若疫情后的关系持续,可能需失业率升至6%附近才能实现均衡(图表2)。劳动力投入水平下降导致的潜在增长率走低、劳动力短缺常态化的长期通胀压力、超出美联储预期的紧缩政策、中性利率水平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大幅改变经济均衡状态的特征。这些议题将成为未来货币政策制定中无法回避的讨论焦点。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