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周二一度冲到2008年以来的新高,眼下市场对参议院选举前可能出现的“撒钱式”财政政策越来越警惕。当天交易时段里,作为日本关键长期利率风向标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短暂触及1.595%,这是自2008年10月后的最高纪录。2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飙到1999年以来的新高,30年期更是刷新历史,冲到3.195%。媒体透露,本周日的参议院选举恐怕让执政联盟很难继续稳住多数席位,国债因此承压
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周二一度冲到2008年以来的新高,眼下市场对参议院选举前可能出现的“撒钱式”财政政策越来越警惕。
当天交易时段里,作为日本关键长期利率风向标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短暂触及1.595%,这是自2008年10月后的最高纪录。2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飙到1999年以来的新高,30年期更是刷新历史,冲到3.195%。
媒体透露,本周日的参议院选举恐怕让执政联盟很难继续稳住多数席位,国债因此承压。尤其在日本和美国还在为贸易协议谈判僵持的时候,任何一点政治不确定性都会放大风险。
一家大型资产管理公司的人士就直白说:“市场担心,如果在野党势力坐大、推动削减消费税,那财政赤字肯定会更糟。”
《朝日新闻》周二刊文称,首相石破茂领导的自民党预计只能拿下大约35席,离与公明党保住多数所需的50席差得远。这个预测是根据7月13日到14日的电话+网络民调,以及全国范围走访调查汇总得出的。物价涨不停,连日本人主食大米都在疯狂涨价,石破茂政府支持率自然跟着往下掉。
选举越来越近,投资者全都盯着预算风险:执政党喊着要发现金补贴,在野党则要减税。这种竞赛式撒钱让市场心里发毛。
虽然日本财务省已经减少了超长期债券的发行量,但借钱的成本还是在往上爬。更麻烦的是,很多大寿险公司开始避开超长债,日本央行又在慢慢退出买盘,市场需求的缺口越来越明显。
全球也没好到哪去,大家都怕各国政府乱花钱超出承受力,长期债券价格普遍往下掉。德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快摸到14年来的高位,美国、英国和法国的债市同样承受抛压。
周一,日本带头掀起全球长债抛售潮,从德国到英国、法国,长期收益率全线走高。市场焦点已经从央行利率政策,转向越来越难控制的财政赤字。即使美国的抛售没那么激烈,30年期美债收益率也爬上一个月来的新高。
日本选举里的“送钱买票”政策,再加上特朗普周末宣布的新关税,直接点燃了本轮收益率上行的导火索。背后的深层担忧其实是:债务太多、支出失控、债券供应过剩,还有全球顽固的通胀压力。
“MFS投资管理的贝努瓦·安妮说得直白:‘货币政策已经靠边站了,现在预算和国家债务才是最核心的政策焦点。’他还提醒,历史告诉我们,投资者对财政挥霍的容忍度往往很有限,随时会翻脸。”
短端收益率主要跟着利率预期走,降息预期让它没大幅波动。但长期收益率的疲软更能看出市场的焦虑:全球主权债务堆得太多,可能很快就踩到极限。
Allspring全球投资的固定收益首席策略师乔治·博里在彭博电台说,30年期美债收益率快顶到5%的关口了,很可能继续破位上行,“各国政府都在疯狂赤字支出,长端收益率只能往上泄压”。
投资者还对特朗普的“大漂亮法案”心里打鼓——未来十年可能再加几万亿美债。不过今年以来,美国30年期国债的表现还算比其他发达国家的长债好一些。
接下来,交易员的注意力全都放在周二要公布的美国核心通胀数据上。对冲基金Blue Edge Advisors的叶凯文说,长端收益率短期基本锚在这个水平,除非经济明显放缓才会掉。他现在布局所谓的“陡峭化交易”,就是做多美债2年和5年期,做空10年和30年期。
他说得很形象:“美国、日本、欧洲,全都上了通往通胀的财政巴士,油箱还加满了油。”
德国也不好过。柏林今年放弃了几十年的财政紧缩路线,要搞军备和基建重整;日本的选举大战让各党派拼命喊加支出、减税来抢选票。
去年日本央行结束负利率后已经两次加息,市场预期7月31日会维持0.5%的基准利率不变。长债需求疲软,还因为寿险公司这些传统买家缩手了——英国也有类似情况。再加上日本央行自己想逐步退场,不可能再当最大买家。
巴克莱证券日本的策略主管门田慎一郎就说:“这次选举完全跟过去不一样,特别敏感。”
德国这边,总理默茨抱怨特朗普威胁征30%关税,会从根子上打击德国出口。英国和法国也在大债务泥潭里挣扎,借贷成本同样飙。
摩根士丹利的策略师提醒,虽然现在全球政府债在整体债务占比上升了,但还没回到2012年危机时的峰值。不过,债务到底可不可持续,最终是投资者说了算,不是模型能决定的。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