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Pусский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ahasa Indonesia
Español
हिन्दी
Filippiiniläinen
Français
Deutsch
Português
Türkçe
한국어
العربية
摘要:均線是判斷趨勢的有效工具之一,而指數移動平均線,即EMA在判斷價格趨勢改變時較為敏感,因此,很多交易員將200EMA和動量振蕩器指標(即Awesome Oscillator)結合起來,用以捕捉較大的趨勢性行情。
均線是判斷趨勢的有效工具之一,而指數移動平均線,即EMA在判斷價格趨勢改變時較為敏感,因此,很多交易員將200EMA和動量振蕩器指標(即Awesome Oscillator)結合起來,用以捕捉較大的趨勢性行情。
200EMA和動量振蕩器指標結合系統
適用周期:1小時圖及以上
適用貨幣對:全部
所需指標:200EMA和動量振蕩器(使用默認參數)
#做多規則
→價格位於200EMA下方並且向著200EMA反彈時,或是價格自上而下穿越200EMA時,K線以收盤價的方式站穩在200EMA下方。
→動量振蕩器指標位於0下方,或為紅色。
→價格在觸及200EMA之後以大陰線的方式走低,或是價格以大陰線的方式自下而上來到200EMA上方,且以收盤價的方式站穩在200EMA下方。
→在上述大陰線的低點下方2個點附近設置一個突破空單(若點差較大,可以適當增加至3-5個點)。
→在最近的一個波段高點上方兩個點附近設置止損。
→止盈設置在前期波段低點附近,但應該確保是止損的1倍以上。
#做空規則
→價格位於200EMA上方並且向著200EMA回調時,或是價格自下而上穿越200EMA時,K線以收盤價的方式站穩在200EMA上方。
→動量振蕩器指標位於0上方,或為綠色。
→價格在觸及200EMA之後以大陽線的方式反彈,或是價格以大陽線的方式自下而上來到200EMA上方,且以收盤價的方式站穩在200EMA上方。
→在上述大陽線的高點上方2個點附近設置一個突破多單(若點差較大,可以適當增加至3-5個點)。
→在最近的一個波段低點下方兩個點附近設置止損。
→止盈設置在前期波段高點附近,但應該確保是止損的1倍以上。
200EMA和動量振蕩器交易系統不足之處
→當價格位於盤整行情中時,該系統會發出一些假信號。
→當價格自上而下跌破200EMA時,可能存在價格隨後反彈並觸發止損的風險。
→指標具有滯後性,因此有時入場可能會較晚。
200EMA和動量振蕩器交易系統優點
→200EMA的使用過濾掉了價格中的很多噪音
→策略簡單,執行起來也非常簡單。
→是一個非常好的波段交易策略。
→風險回報比非常優厚。
→當價格觸及200EMA時,可以設置一個較為小的止損。
→可以將反轉K線組合與200EMA結合起來。
免責說明
所有外匯、貴金屬及 CFD 差價合約產品的保證金交易均伴有巨大的風險,因此並不適合所有投資者。高杠桿的使用可能令您獲得更高收益的同時,也放大了倉位波動的不利影響。
免責聲明: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本平台的投資建議,本平台不對文章信息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作出任何保證,亦不對因使用或信賴文章信息引發的任何損失承擔責任
近期國際情勢持續動盪,美中貿易衝突再起,全球金融市場大受衝擊,種種變數使投資人感到不安,紛紛尋求能保護資產的避險管道。然而,就連一向被視為安全的黃金、美債、日元也劇烈波動,讓人無所適從。與此同時,不少詐騙平台也趁機以保證獲利、穩賺不賠等虛假話術非法吸金,造成極大的財務損失。過去一週,外匯天眼注意到幾家極具詐騙風險的外匯券商,如下:AlgoBitTrade、CrescoNexus、Purevisiontrader、Evetradeoptions,下面是相關的資訊,建議大家小心並遠離。
最近,我們注意到EE TRADE易投這平台傳出不少交易糾紛,許多受害者紛紛發文爆料,分享自己慘痛的經歷。一位用戶表示自己使用該平台做外匯交易。賺取利潤後想要出金幫女兒買禮物,沒想到平台客服竟打起了太極,先以「交易異常」拖延,再以「主管單位正在審核」推託,最後索性直接凍結了他的帳戶。
標普全球3月的報告將2025年全球實際GDP成長預測下調至2.5%,為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加上川普對等關稅事件,導致全球經濟恐慌,紛紛尋找合適的避險管道,其中外匯市場受到許多人關注。外匯天眼作為全球券商查詢權威平台,定期發布交易商測評文章,今天我們要為大家解析的券商是FXCC,以下是平台概況與可能的風險。
有不少投資人向外匯天眼投訴,表示自己遭遇了打著瑞銀UBS名號勸誘投資的仿冒平台,網址包括但不限於:ubsexchange.vip、ecubs.net、ubsmarkets.com、ubs-coinex.com、ubs.club、ubs-groups.com,這些網站利用人們對知名品牌的信任,狠狠收割了一波又一波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