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全球石油市場正面臨供需嚴重失衡的風險。國際能源署(IEA)最新月度報告指出,2025年全球原油日需求量的增長預估僅為70萬桶,創下16年來的最低增速,排除疫情期間的2020年。這一疲弱增長主要源於經濟復蘇動能減弱以及可再生能源的逐步替代作用,加劇了市場對原油過剩的擔憂。與此同時,非OPEC國家的原油產能擴張迅猛,尤其是美國、圭亞那、巴西和加拿大,這些國家的日產量增長速度已達到全球需求增速的兩倍
當前全球石油市場正面臨供需嚴重失衡的風險。國際能源署(IEA)最新月度報告指出,2025年全球原油日需求量的增長預估僅為70萬桶,創下16年來的最低增速,排除疫情期間的2020年。這一疲弱增長主要源於經濟復蘇動能減弱以及可再生能源的逐步替代作用,加劇了市場對原油過剩的擔憂。
與此同時,非OPEC國家的原油產能擴張迅猛,尤其是美國、圭亞那、巴西和加拿大,這些國家的日產量增長速度已達到全球需求增速的兩倍。IEA認為,這種供需錯配的趨勢可能使OPEC+在控制全球市場穩定方面面臨更大挑戰,也為全球能源市場帶來潛在的價格波動和結構性調整壓力。
沙烏地阿拉伯的產量在6月出現大幅上調。根據IEA統計,沙特單月增產約70萬桶/日,總日產量達到980萬桶,其中70%的新增產量直接流向出口市場。值得注意的是,此舉明顯超出了沙特在OPEC+協議下的產量上限,這種罕見的舉動與以往利雅德對其他成員國“配額違規”持批評態度的立場形成鮮明對比。
除了沙特外,科威特、阿聯酋和伊拉克等國也紛紛提升了自身產量,全部超過OPEC+設定的配額水準。尤其在中東局勢緊張,以色列與伊朗爆發軍事衝突之際,各產油國加快了原油出口步伐,意圖在地緣風險升級前將更多石油運出波斯灣地區。
儘管伊朗作為衝突一方,其石油基礎設施並未遭到明顯破壞,但IEA指出,其日產量在6月仍下降了40萬桶,降至308萬桶/日,結束了此前的產量高峰。
(請注意:Moneta Markets資訊目前僅針對非中國大陸區域的華文投資機構和個人,且僅提供參考價值,不具備任何現實層面指導意義。)
免責聲明: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本平台的投資建議,本平台不對文章信息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作出任何保證,亦不對因使用或信賴文章信息引發的任何損失承擔責任